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该校人文学院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自2015年入选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专业以来,已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依托部校共建资源(中共毕节市委宣传部与学校合作),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传媒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平台及企事业单位宣传岗位。其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优化、实践平台搭建以及与地方发展的深度联动。
该专业课程体系以新闻传播学内在规律为核心,构建了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主干课程模块。实践类课程占比突出,包括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新闻采访与报道等技能训练,同时设置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新闻评论等进阶课程以强化创意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入毕节试验区发展案例,通过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教学内容与地方传媒需求接轨。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双重提升,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社会观察力和国际视野。通过“七个一”工程(如完成一部纪录片、策划一档栏目等)推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依托校内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地方电视台节目制作、新媒体运营等实战项目,形成“能采编、会策划、善管理”的复合能力。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文学院近年获批国家社科课题10项、教育部课题12项,科研经费超600万元,为教学提供学术支撑。其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与广播电视学形成跨学科联动优势。2021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经验,也为广播电视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三类领域:一是进入市县级融媒体中心从事采编工作;二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负责品牌传播与活动策划;三是通过考研进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向深造。学院通过就业辅导员制度、用人单位定向推荐等举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进入省级媒体或互联网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