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物理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历经六十余年发展,已成为该校重点学科之一。作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和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构建了涵盖本科、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的完整培养体系,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点。专业依托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核心、科研创新为驱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区域高等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
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体系以夯实物理学科基础为目标,核心课程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经典物理学主干课程,并延伸至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高阶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覆盖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联网技术实践等多个模块,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光学》采用知识图谱+AI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图谱拆解知识点关联,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师范方向特别设置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等教育类课程,强化教学技能培养。
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9.7%,形成以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入选者和科尔沁学者为核心的学术团队。以李鸿明教授为例,其团队在铜合金导电性能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发表多篇SCI论文。近五年学院累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在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方向形成稳定研究特色,其中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为自治区唯一二级学科硕士点。
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
专业实施“学术+应用”双轨培养,师范类毕业生可通过学科教学(物理)硕士点深造,或直接进入中学担任物理教师;非师范方向与物联网、嵌入式技术企业合作,开设Linux操作系统、ZigBee开发技术等前沿课程,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50余人次。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基础教育、科研机构、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进入华为、中兴等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此外,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为学术型人才提供上升通道。
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
学院拥有自治区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价值超650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实验室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建成2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开展核物理应用研究。在课程建设方面,已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门,出版教材专著30余部,形成覆盖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的全链条教学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