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法学专业始创于1999年,历经政法系、政法学院等发展阶段,2009年正式成立法学院,现已成为山东省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以全国排名300名左右的学科实力为基础,聚焦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其司法考试通过率曾连续三年超过50%,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考研等领域表现突出,形成了"法学+"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法学院依托"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博士点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66.7%。师资队伍呈现三大特色:
- 双师型教师占比60%以上,多数教师拥有律师、仲裁员等执业资格
- 聘请22名资深法官、检察官及知名律师担任兼职教授
- 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中3人获评"齐鲁和谐使者"
这种"学术+实务"的师资结构有效支撑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国家级一流课程等教学创新。
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
法学专业构建了"基础理论+实务技能+特色方向"的三维课程体系:
- 核心理论课程: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14门主干课程
- 实务技能模块:包含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电子证据实验室等5类实践教学场所
- 特色方向课程:设置公司法务、公益慈善等方向,建有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特别在实践教学方面,与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建的北京教学研究基地,以及烟台中院、市检察院等40余个实践基地,形成"课堂-实验室-实务部门"的三阶培养链。
人才培养成效
该专业通过"三类考试导向"培养模式,即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的系统化训练,取得显著成效:
- 司法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超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2011-2013年达50.7%-57.3%)
- 公务员录取人数曾占全校总数近1/3(2015年37人)
- 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46项,包括全国MSW案例大赛特等奖
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公检法系统、知名律所及企业法务部门,部分校友已成长为业务骨干。
创新培养与社会服务
学院首创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该模式获山东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工作创新奖。在社会服务方面,教师团队深度参与《民法典》等国家立法论证,社会工作专业实施的西藏墨脱教育扶贫项目被央视报道。通过"法律大讲堂""社工培训营"等特色项目,实现"教学-科研-服务"的良性互动,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为地方立法提供智库支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