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学科,自1978年数学系成立以来,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与特色培养方向。该专业在师范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上双轨并行,既注重数学科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又强调计算机技术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结合。通过分析其课程架构、师资配置、实践平台等维度,可深入理解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成效。
课程体系:理论奠基与实践创新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为核心基础,构建了涵盖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等领域的完整知识链。特别在应用层面,数学建模、运筹学、C++语言等课程被列为必修内容,强化学生将数学工具应用于工程计算、数据分析等场景的能力。近年来增设的大数据分析与数学软件实验课程,反映出专业紧跟产业需求的技术迭代,例如通过阿里云大数据平台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算法设计与数据挖掘领域获得实战经验。
师资力量:高职称团队与科研产出并重
数学与统计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近10%,并拥有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等省级人才。教师团队在非线性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等方向取得突出成果,近五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例如李相锋教授团队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等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为学科建设提供学术支撑。这种教研一体的模式,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前沿研究同步。
实践平台:竞赛驱动与实验室建设协同
该专业依托数学建模实验室与创新创业工作室,构建了多层次实践体系。自1998年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累计获得国家二等奖12项、省级奖项57项,并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荣誉奖项。实验室配备151台高性能计算机,运行MATLAB、Python等工具链,支持学生开展数值模拟、图像处理等综合性实验。此外,通过暑期支教、教育实习等环节,师范生教学技能得到系统性锤炼,近五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兰州大学等高校深造。
就业导向:师范教育与多元路径并存
作为师范类专业,其培养目标明确指向中学数学教师岗位,课程中包含微格教学、课标解读等教育类模块,毕业生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具备教师资格认证条件。同时,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与阿里云合作,开设大数据分析与开发课程,拓宽学生在金融、IT等行业的就业渠道。就业满意度调查显示,3.4分的评分反映部分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空间的期待,但70%以上的校友进入教育系统或科技企业,印证了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总体来看,陇东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扎实的理论教学、前沿的科研转化和多元的实践载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对于有志于从事数学教育或数据科学领域的学生,该专业提供了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