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科技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2022年通过教育部备案的新增本科专业,以工学学科为基础,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特色。该专业围绕离散结构、算法设计、系统开发三大核心领域,构建了覆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主干课程的知识体系,并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该校举办的校企协同职业发展课程研讨会,引入东软集团真实项目案例,标志着专业建设向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采用"基础+模块+项目"的递进式架构。基础层包含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着重培养逻辑思维;专业核心层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建立系统性认知;高阶应用层则依托Web前端开发、JavaEE框架技术等模块课程,对接企业技术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Python程序设计与人工智能应用模块的引入,使课程内容紧跟大数据、智能开发等前沿技术趋势。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个突出特征:一是通过东软熙康体检医院项目等真实案例,将需求分析、代码开发、测试部署全流程融入课堂;二是建立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网络互联、数据库管理等实训平台;三是实施"以赛促学"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算法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这种"做中学"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积累2000+行代码量的实战经验。
校企合作方面,该专业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建立深度协同机制。企业专家不仅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还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直接授课。例如在《Web前端框架技术》课程中,企业工程师带来Vue.js、React等工业级开发框架的实战讲解。同时,熙康云医院、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企业级项目被拆解为教学案例,使学生接触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等真实工程场景。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96%以上的就业率和多领域岗位适配性。毕业生主要流向软件开发工程师、系统运维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岗位,部分进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专业通过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如Oracle认证、华为认证)提升学生就业筹码,同时与山东省葡萄酒文化旅游基地等特色产业结合,开拓"IT+文旅"复合型就业渠道。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专升本招生计划持续扩容,2024年招生规模达80人,反映出社会需求与办学质量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