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作为该校对接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专业之一,以培养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覆盖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课程体系,依托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形成了"双师型"教学团队与真实项目实训相结合的育人特色。学生不仅掌握JavaEE企业级应用开发等核心技术,更能通过企业级项目实践锤炼工程能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基础课程包含程序设计基础和网页设计与制作,奠定编程思维与界面设计能力;核心课程聚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软件建模与设计,重点培养系统架构能力;拓展课程延伸至企业级项目开发和软件测试技术,通过真实案例强化工程实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UML建模与设计课程的设置,将软件工程的规范化流程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环节建立标准化思维。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四维联动"特征:
- 校内建有软件开发实训室和软件测试实训室,配备主流开发工具链
-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专业课实践占比超过60%
- 引入晶澳科技真实项目,开展模块化项目制教学
- 推行1+X证书制度,将Web前端开发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
师资队伍构成具有鲜明的校企双元特色。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0%,研究生学历超50%,双师型教师达60%,多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企业导师来自晶澳科技技术团队,定期开展项目工作坊,将企业最新的敏捷开发流程、DevOps实践带入课堂。这种"学校教师讲原理、企业专家授实战"的双导师制,确保教学内容始终对接行业前沿。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从事软件开发工程师(平均起薪6500元)、软件测试工程师(就业率98%)等岗位,也可向信息系统运维领域发展。学院与200余家I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订单班培养,实现"入学即入职"的就业保障。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率达32%,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获取率超85%,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院构建了"课赛创"三位一体机制。日常教学嵌入科技创新大赛项目,定期举办黑客马拉松编程竞赛,设立创客空间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不仅能熟练使用Spring Boot等开发框架,更具备快速适应新技术变革的持续学习能力,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