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立足国家航空服务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航空服务与管理学院的优势资源,配备B-737客机模拟舱等先进实训设备,形成“理论+实践+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标准接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广西地区民航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注重德技并修的复合型能力塑造。学生需掌握航空服务礼仪与实务、客舱应急处理等核心技能,同时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英文双语沟通能力。课程设置突出民航概论、机场服务概论等理论课程,配合形象与形体训练、空乘服务技能实训等实践模块,形成从基础知识到岗位实操的完整链条。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适应航空公司客舱服务,也能胜任机场地勤、票务管理等多元化岗位需求。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级:
- 通识基础课:包含普通话强化、职业素养教育;
- 专业核心课:涵盖民航服务法规、航空市场营销、医疗急救等;
- 实践提升课:通过模拟舱操作、安检设备实训、票务系统演练等提升实战能力。特别设置的航空服务礼仪与实务课程,通过场景化教学培养旅客服务中的细节把控力与危机应变力,例如在模拟客舱中训练突发火警处置流程。
实训资源方面,学院拥有国家级航空服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13个专项实训室。学生可在1:1还原的B-738模拟客舱中完成紧急撤离演练,使用与民航企业同型号的值机系统、安检设备进行实操。学院还与深圳航空、厦门机场等企业建立合作,安排学生参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见习,接触真实工作场景中的票务调度、贵宾接待等业务,强化岗位适应能力。
招生条件强调综合素质筛选,要求男生身高170-185cm、女生160-172cm,矫正视力达4.8以上,并通过形体评估排除明显体态问题。这种选拔机制确保学生符合民航行业形象与服务标准,同时通过心理素质测试筛选具备抗压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的生源。在校期间,学生还可参与专业技能大赛,例如票务点钞、动车餐饮服务等竞赛,提升职业竞争力。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航空公司客舱部、机场地勤系统及航空票务公司,典型岗位包括客舱乘务员、机场安检员、票务专员等。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专机专列定点培养项目进入高端服务领域。学院通过校企人才输送协议,与四川航空、昆明航空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近五年毕业生中约30%进入民航系统核心岗位,形成“入学即就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