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职业大学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自1995年开设以来,已成为该校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之一。作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专业,该专业立足“交通强国”战略需求,以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为特色,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依托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和省级研发平台,学生不仅能掌握道路勘测设计、桥梁施工技术等核心技能,还能通过校企合作获得精准就业支持,在长三角地区交通建设领域形成显著竞争优势。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重导向,致力于培养具备工程勘测、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以道路材料、工程力学、路基路面工程等理论课程为基础,结合BIM技术应用、公路CAD制图等前沿技术模块,形成“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路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推行学业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行业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从课程设计到职业规划实现全程精准化培养。
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核心课程包括:
- 结构设计原理与道路勘测设计,夯实工程设计基础
- 桥梁施工技术与公路施工组织,强化现场管理能力
- 智能检测技术与机械化虚拟仿真,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超过40%,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扬建班等订单式培养项目,学生可直接参与真实工程项目,在施工测量、工程监理、成本控制等环节积累实战经验。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公路施工、市政养护、工程监理等领域,入职初期可担任施工员、测量员等技术岗位。随着二级建造师、试验检测师等职业资格证的获取,3-5年内可晋升为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等管理岗位。据统计,该专业历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校友网络覆盖中交集团、江苏扬建等大型国企,形成“实习-就业-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专业建设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 师资力量: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2%,包含省级技术能手和国家级竞赛金牌导师
- 实训条件:建成交通工程智慧建造技术研发与实训平台,涵盖BIM工程中心、智能检测中心等六大实训模块
- 产教融合:与17家特级资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通过邗建班、扬建班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无缝对接
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智能建造和绿色施工领域持续创新。学生可参与建筑固废循环利用等省级科研项目,运用无人机测绘、3D打印桥梁模型等新技术解决工程难题。这种“教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城市管廊建设、智慧交通系统等新兴领域具备独特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