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研究生院作为自治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自2015年独立设置以来,依托综合性艺术院校的学科优势,构建了覆盖艺术学门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作为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研究生院以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为引领,形成了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并重的培养模式,致力于服务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需求。以下从学科布局、培养特色、实践支撑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一、学科建设与研究方向
研究生院聚焦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以音乐与舞蹈学(自治区第二轮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学术型硕士涵盖艺术理论、艺术史与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与区域文化产业等方向,专业学位则侧重实践能力培养,例如美术与书法领域下设油画、中国画、版画等细分方向。学科布局强调民族艺术研究,如设立“北方少数民族美术研究”方向,呼应自治区文化特色,并依托草原丝路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等平台深化理论研究。
二、招生与培养模式
研究生院招生采取分方向独立排名机制,学术型硕士需通过艺术学基础理论、中外艺术史等科目考核,专业学位则注重创作能力测试,例如美术专业要求命题创作科目以素描或线描形式完成四开作品。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50余人参与教学,并设置实践课程学分,例如与文化馆合作开展展览策划、文创研发等项目。课程体系强调学科交叉,如艺术管理方向需修读《文化产业管理概论》《策划文案写作》等跨领域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师资与科研支撑
研究生院现有专任教师490人,其中高级职称226人、博士51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等高水平师资。科研平台涵盖4个国家部委科研平台和11个自治区科研平台,例如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蒙古族传统音乐),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480万元。学术成果方面,《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学术交流载体。
四、实践与就业导向
研究生院通过馆校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例如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开展群众美育推广、文化项目策划等实践活动。学生成果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国校园戏剧节等国家级赛事中累计获奖84项,凸显实践创新能力。就业方向覆盖艺术教育、文化管理、创意产业等领域,近三年毕业生参与自治区“萨日纳”奖等文化项目占比超60%,成为区域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