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以服务国家民航事业为核心,构建了融合艺术素养、管理能力、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培养体系。该专业源自2011年成立的航空服务与管理系,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涵盖本科与专科教育的特色学科,在师资建设、课程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以下从专业定位、培养路径、实践支撑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强调“人文艺术+管理技术”双轨并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要塑造既掌握现代航空服务与管理理论,又具备乘务形象设计、应急医疗救护等实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采用“三对接”原则:专业课程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学历资质与职业资质对接。例如在《民航客舱服务管理》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标准化服务流程到突发安全事件处置的完整训练。
培养路径包含三大特色模块:
- 复合知识架构:以艺术概论、民航法律法规、智能民航安全检测技术为核心,形成艺术学、管理学、航空服务学的交叉知识网络
- 阶梯能力培养:从基础形体训练到高阶的客舱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采用“理论模拟-虚拟仿真-真实场景”三级递进模式
- 国际认证体系:依托学院设立的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站,学生可获取中英文导游、茶艺师等资质证书,实现“一专多证”
实践支撑体系则通过“双师型”师资与深度校企合作实现突破。专业教师团队中42%具有高级职称,88%拥有硕士以上学位,50%具备航空企业任职经历。与深圳航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等单位建立的战略合作协议,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完成值机服务、VIP接待等实训。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南方航空担任乘务长,印证了培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紧跟低空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广西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开展科研转化。师生团队研发的航空安全检测技术已申请21项专利,部分成果应用于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使人才培养既满足民航业现实需求,又具备前瞻性技术储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