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学院英语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完整教育体系。该专业脱胎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依托其扎实的学术根基,在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从2005年建系到2024年荣获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奖,其发展历程折射出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径。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采用"语言基础+专业方向+实践应用"的三维结构。基础阶段设置基础英语、中级英语、高级英语等核心课程夯实语言能力,进阶阶段划分语言文学和经贸商务两个培养方向。特色课程如同声传译依托山东省第三家同声传译实验室开展实战训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商务类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形成"英语+商务"的复合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创新设置应用实践I-III阶梯课程,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现理论向技能的转化。
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多元化发展,形成"高学历+国际化+双师型"的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00%,常年聘请外籍教师1-2名。2024年毕燕燕、赵迪等教师团队斩获外研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三等奖,其跨文化交际课程设计将中国发展叙事融入语言教学,展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教师队伍通过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访学研修,持续更新国际前沿教学理念。
实践平台建设突出政校企联动特色,构建"四位一体"实践体系:
- 校内建有10余间数字语音教室及外语视听室
- 与青岛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建立实习基地
- 每学期开展英语沙龙、模拟联合国等第二课堂活动
- 设置小学期制集中开展商务谈判模拟、跨境电商实操等实训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CATTI翻译资格证通过率、考研录取率等关键指标表现突出,2021届毕业生既有考入北京大学等国内名校,也有获得爱丁堡大学等海外名校录取。
在国际化培养方面,通过双外语教学(英语+德/日/韩语)和海外实践项目拓宽视野。德语方向实施"英德双语+国际商务"培养,日语专业设置日本簿记认证课程,与日资企业建立定向培养通道。新加坡游学、韩国交换生等项目年均参与率达30%,配合外语节、青院之声等品牌活动,构建沉浸式语言环境。
该专业近年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在《西方文明史》等课程中融入中国视角,通过理解当代中国专题教学培育文化自信。2024年思政案例大赛获奖作品《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叙事》,创新采用"主题模块+案例库+实践工坊"教学模式,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这种改革方向使毕业生在涉外工作中既能胜任语言转换,更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