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作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自1978年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始终将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依托中国信科集团的产业资源,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这里不仅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顶尖导师团队,更通过独特的联合培养机制,为研究生提供参与前沿技术攻关的机会。
一、历史积淀与学科布局
该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入选教育部与工程院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并在2018年重组为中国信科集团后,成为国家信息通信领域“大国重器”的核心支撑力量。目前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和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两个一级学科,覆盖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地的12个硕士点及联合博士点。其学科布局紧密围绕5G/6G通信、云计算、集成电路等国家重大需求,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
二、培养模式与科研实践
研究生的培养采用“1+1.5”双阶段模式:
- 课程学习阶段:第一年在北京集中完成理论课程,依托中关村核心区的高校集群资源(如清华、北航等),强化数理基础和通信专业课程;
- 科研实战阶段:第二年起进入课题单位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包括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三)、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专项二)等项目,直接接触TD-LTE、5G NR标准研发等核心技术。
该模式通过“联合办学、规范管理”机制,实现学籍属地化与科研资源全国调配,确保学生深度融入产业一线。
三、科研平台与导师资源
院内设有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内唯一企业承建的国家级实验室),主导制定TD-SCDMA、TD-LTE、5G NR等国际标准,累计获得160余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和多项中国专利金奖。导师团队由173名专家组成,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97人,研究方向涵盖6G愿景、车联网C-V2X等前沿领域。例如,陈山枝博士团队主导的C-V2X技术,历经多次国际标准博弈,最终推动我国车联网技术全球领先。
四、奖助体系与就业前景
实行全覆盖奖助金制度,一等奖助金达学费的200%,保障学生“零经济负担”完成学业。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高位,主要流向中国信科集团、工信部直属单位、三大运营商及华为等头部企业。近年更与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强化产教融合人才输送。在安全通信、特种芯片等方向,研究生可直接参与党政军保密项目,积累稀缺行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