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于2021年在全国首批开设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依托浙江省民宿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校的资源基础,致力于培养适应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该专业以“校政行企五共同”为培养模式,整合行业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共建等资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其独特定位既呼应了职业教育升级趋势,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
专业建设以行业标准引领为核心特色。团队深度参与《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和评价》等国家级行业标准的起草,并通过浙江省民宿产业联合会搭建实训平台。例如,学生可在长三角地区知名民宿参与现代学徒制,接受一对一行业导师指导,直接接触民宿筹建、数字化运营等真实场景。这种将标准制定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既能掌握规范化服务流程,又能理解行业动态需求。
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与前瞻性”的双重导向。主干课程包括民宿管家服务、民宿数字化营销、民宿产品开发等模块,覆盖从基础服务到创新管理的全链条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融入三大特色:
- 虚实融合实训:通过校内民宿体验实训室模拟场景,结合校外实体民宿轮岗实习;
- 非遗文化赋能:将剪纸、扎染等非遗技艺融入课程设计,强化文化创意能力;
- 数字化工具应用:借助PMS系统、收益管理软件等工具开展数据分析训练。
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突破是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学院与开元旅业、浙江省旅游集团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教育链—产业链”双向赋能:
- 教育反哺产业:师生团队参与制定亚运会接待酒店服务标准,输出20余项行业规范;
- 产业驱动教学:企业真实项目直接转化为32门课程内容,例如民宿微改造方案设计成为毕业考核课题。这种“真问题、真解决”模式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实现零时差对接。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毕业生可担任民宿店长、职业经理人等岗位,或通过自主创业开办个性化民宿。数据显示,该专业连续三年位列金平果高职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第一,毕业生因具备标准化服务能力与创新思维,在长三角地区民宿行业就业率达95%以上。此外,浙江省推出的民宿人才认证体系和购房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了职业发展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