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设立以来,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通道,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其中40%进入腾讯、阿里云等头部企业,首年平均薪资达6500元/月。数据显示,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奖项23项,形成"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育人特色。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凸显平台优势。专业依托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形成"教学-科研-产业"三螺旋发展模式。教师团队中正高级职称20人、全国优秀教师和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领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高水平课题。其开发的工业软件安全系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建有智能传感与融合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10余个科研平台,设备总值超8500万元。
课程体系架构采用三维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开设《离散数学》《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概论》等18门核心课程,其中《数据库系统原理》入选省级精品课程
- 开发技术模块:设置《JAVA程序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ASP.NET系统开发》等特色课程,配套3D打印实验室和物联网创新实验室
- 交叉创新模块:开发《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前沿课程,形成"软件+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跨学科融合。
实践培养机制构建四维支撑:
- 校企协同育人:与昆山杰普等15家龙头企业实施"嵌入式合作办学",完成企业级真实项目实战累计1200学时
- 虚拟仿真平台:运用AR/VR技术模拟软件开发全流程,建设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
- 竞赛培育体系: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23项
- 国际认证通道: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国际深造率提升至15%。
就业发展格局呈现三大特征:
- 行业集中度:60%毕业生进入软件开发领域,25%任职系统架构师岗位
- 区域集聚性:85%扎根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其中深圳特区就业率35%
- 职业成长性:持有PMP项目管理认证者5年内晋升技术总监比例达40%
- 创业活跃度:毕业生创办软件外包企业20余家,年营收超百万企业达15家。
该专业特别强化工业软件开发能力培养,要求掌握UML系统建模和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技能。建议考生提前修读《C语言程序设计》夯实基础,积极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需注意核心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挂科率约12%,建议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其特有的"智能工坊"虽配备企业级开发环境,但需在三年级前完成软件项目管理选修,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