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以食品为特色的职业大学,其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专业融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旨在培养适应智能制造与食品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食品工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将智能设备数据采集、边缘计算、网络配置与管理等核心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注重与行业实际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模块。基础课程涵盖智能互联网络技术导论、电工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夯实学生对网络架构与开发工具的理论认知。核心课程则聚焦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智能设备数据采集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边缘计算技术应用等,并引入云平台配置与管理和智能互联网络安全技术等新兴领域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校结合食品行业特色,可能将物联网技术在食品生产监测、仓储物流等场景的应用案例融入教学,形成差异化培养路径。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真实场景+岗位实训”模式:
- 在校内进行智能互联网络规划与设计、设备装调与维护等基础实训;
-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参与企业级项目开发,例如物联网应用系统安装调试、嵌入式系统开发;
- 毕业前进入智能互联网络相关企业完成岗位实习,接触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等实际项目。学校作为国家食品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与食品产业链企业建立的产教融合机制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实践资源。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从事智能互联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覆盖设备维护、系统开发、安全防护等岗位。由于专业课程涵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交叉内容,学生还可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拓展。数据显示,该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在河南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中需求旺盛,尤其在食品生产智能化监控、冷链物流物联网系统等细分场景具备竞争优势。
专业建设特色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依托“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背景,引入工业级实训平台;二是课程设置强调“智能硬件终端构建”能力,与同类院校相比更侧重设备层技术;三是将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与课程考核相衔接,提升就业竞争力。作为民办职业大学,其灵活的校企合作机制使专业能快速响应行业技术迭代需求,例如及时纳入RFID与条码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前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