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福建省12所开设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该专业以电子与信息大类为依托,聚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应用、三维建模与动画等核心技术领域。专业定位紧密结合行业需求,通过三年制专科教育,培养能够胜任虚拟现实项目设计、制作与调试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并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强化技术转化能力,展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师、软件程序员和系统运维工程师为职业导向,构建了覆盖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岗位群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引擎开发、模型渲染、界面交互设计等核心能力。通过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双重塑造,学生将具备解决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主流建模软件创建高精度模型,或通过SDK调用实现软硬件系统协同。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训练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核心+实训"的递进式结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虚拟现实技术概论、程序设计基础和数字图像处理,奠定技术认知与工具操作基础。
- 核心能力模块:聚焦引擎交互技术(如Unity/Unreal引擎应用)、高级模型制作(含高/低多边形建模)和动画剪辑合成,通过虚拟空间社交文化等特色课程强化创意表达。
- 实训体系:对接虚拟游戏设计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等真实场景,开展引擎交互调试、模型渲染优化等专项训练,学生可参与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提升实战水平。
三、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
学院通过爱果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平台,2025年校企联合开展的集中实训中,学生直接参与数字艺术设计赛项等省级竞赛集训。实训内容涵盖VR/AR软硬件系统搭建、动画捕捉技术等前沿领域,教师团队定期进行技术指导与作品评审。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数字校史馆VR项目由艺术设计学院自主研发,学生可深度参与虚拟场景构建、交互逻辑设计等全流程,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可视化成果。
四、师资保障与就业前景
专业教师需具备三年以上行业经验,能够讲授引擎渲染技术、界面动效制作等实战型课程。招聘要求显示,教师团队需持有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等职业技能证书,并具有项目研发经验。毕业生可从事虚拟仿真系统开发、数字孪生建模等工作,2025年福建省计算机类岗位群人才需求数据显示,具备软硬件协同能力的技术人员起薪可达6000元以上,与专业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