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是面向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前沿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化设计工具、智能制造工艺和生产线管控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了"虚实结合、赛训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产品逆向设计等核心课程,结合数字化制造实训中心和智能生产线仿真平台,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培养。随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推进,该专业已成为学校对接绿色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支撑。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模块化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等,夯实学生的工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聚焦产品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生产线数字化仿真技术等前沿技术,其中逆向工程设计和增材制造技术的教学内容直接对接工业界最新需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开发了VR+教学模式,通过虚拟装配和工艺仿真解决传统实训中"高风险、高成本"的难题,例如在煤制甲醇仿真演练中心中,学生可安全开展复杂工艺的模拟操作。
实践教学环节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学校建设了价值2000余万元的柔性智能生产线,配备五轴加工中心和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真实生产场景的复现。通过"三层三递进"培养路径: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学生可逐步掌握数控编程、数字化检测等核心技能。典型实训项目包括使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质量检测、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中完成产线调试,这些训练直接对应机械冷加工人员、数字化工艺设计师等职业岗位要求。
师资力量建设注重"双师型"培养。以谭倩老师为代表的教师团队深度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开发出化工数字博物馆等创新教学资源。学校与中车集团、华中数控等企业共建实验室,引入激光对刀仪、动平衡仪等先进设备,教师团队通过企业横向课题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在逆向工程实验室建设中,教师从零起步攻克点云处理和三维建模技术难关,这种"以赛促教"的模式使教学内容始终紧跟产业升级步伐。
产教协同育人机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与深圳博巨兴徽等企业共建集成电路测试产学研基地,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通过1+X证书制度,将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数字化工厂运维等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学生可同步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认证。在智能产线协同管控平台实训中,学生需要完成从工艺参数优化到生产数据管理的全流程操作,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使毕业生具备直接上岗能力,近年学生在数控多轴加工技术等省级赛事中屡获佳绩。
职业发展通道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从事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产线运维、质量检测与控制等岗位,就业单位涵盖装备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学校通过学分银行制度打通学历提升通道,学生可衔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本科专业。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中国石油化工等龙头企业起薪超过6000元,部分参与国际水处理技术大赛的选手更获得年薪20万元以上的优质offer,充分体现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