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立足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深度融合体育产业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1年合并组建以来,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构建了以管理学为学位支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成为山东省内唯一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的体育类本科专业。其发展历程中,既传承了原山东经济学院和财政学院的学科基因,又通过高水平科研和教学改革持续创新,展现出鲜明的跨学科融合特征。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培养具备现代经济学分析能力和体育产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以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体育经济学等核心课程,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课程体系强调体育产业经营和体育政策研究的应用场景,例如《体育营销学》《体育经纪导论》等课程直接对接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在体育赛事运营、体育金融等领域的实操能力。
学科实力方面,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竞争力。2024年校友会排名显示,其全国排名第10位,评级为中国区域一流专业,并在2022年软科排名中获评A+,位列全国第二。学科建设依托体育产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体育专业硕士点,形成了本硕贯通的培养体系。科研方面,近五年承担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并在体育健康实验室和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
师资团队的多元背景强化了学科交叉特色。学院拥有10名教授、30名副教授,其中10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来自国家队或省队专业运动员背景,兼具学术深度与行业经验。教师团队中包括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7人,在体育赛事管理领域具有权威性。此外,硕士生导师10人主持教育部、科技部等课题,例如蔡捷博士入选青年博士学术专项支持计划,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等特色研究方向。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全育人”机制构建多维能力培养路径。学生可参与5支高水平运动队(男排、女排、男足等)的赛事运营,近三年获得16项省级冠军和15项国家级奖项,将理论应用于竞技体育管理。同时,学院与山东省社科联共建排球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项目,毕业生在体育系统、企事业单位的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部分进入国家体育总局、大型体育集团从事经济分析与战略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