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自2021年首次招生以来,始终围绕"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服务粤西地区化工行业发展为核心,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11人教师团队(含9名博士、6名高级职称、4名企业背景教师)的科研实力,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的科研成果,以及巴斯夫、中石化、东岛新能源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一套覆盖石油炼制、精细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特色课程。2023届学生更以32.7%的考研录取率刷新学校纪录,展现出专业培养的显著成效。
一、专业特色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构建了"宽基础、重实操"的课程框架。核心课程包含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理论课程,同时通过化工设计基础、化学反应工程等实践性课程强化专业技能。教学特色体现在三方面:
- 基于问题与项目的教学模式:例如通过化工安全设计大赛等竞赛驱动学习,学生团队曾获国家级竞赛奖项7人次、省级奖项9人次;
- 跨学科资源共享:与高水平院校合作实现课程互通,例如与华东理工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
- 国际化视野培养:引入全球2%顶尖科学家师资,并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如韩国庆北大学功能染料实验室)提升科研视野。
二、产教融合培养路径
专业通过"校内-校外"双平台联动实现工程能力转化:
- 校内实验平台:依托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核磁共振波谱仪、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总值超5000万元的仪器设备;
- 企业实践基地:与广东国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共建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化工厂实地见习,了解生产流程优化与安全管理等实际问题;
- 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一核心、二融合、三平台、全过程"模式,将企业项目融入课程设计,例如化工制图课程直接对接企业设计需求。
三、就业与深造双通道
毕业生主要流向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工程三大领域,就业单位包括中石化、晶科能源等大型企业。同时,专业通过以下举措提升升学竞争力:
- 科研反哺教学:教师团队近5年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学生可参与化工热力学等课题研究;
- 学科竞赛支撑: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3项,华南赛区特等奖1项;
- 全程导师制:从大二开始匹配科研导师,近三年70%考研报考率中超过半数进入985/211高校。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专业立足湛江作为临港石化产业带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聚焦清洁能源材料与化工环保技术研发。例如:
- 粤西资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石化废水处理开发新型吸附材料;
- 与金发科技共建实验室,推动塑料改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 学生团队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中完成化工企业技术升级调研,获省级重点团队表彰。
五、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双碳"目标与绿色化工转型需求,专业计划强化人工智能辅助化工设计、生物质能源开发等前沿方向课程,并拓展与巴斯夫湛江基地的产学研合作深度。通过"科产教"融合模式,持续为粤西地区输送具备工程伦理意识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