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请假涉及的会计处理需根据假期类型和薪酬政策进行区分,核心在于判断是否属于带薪缺勤以及是否涉及工资扣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需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反映工资核算过程,同时结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不同场景下的费用确认。以下从非累积带薪假、累积带薪假及特殊假期三个维度展开具体操作流程。
一、非累积带薪假处理:事假与病假
非累积带薪缺勤(如事假、病假)通常按实际发生期间进行核算。若员工请假导致工资扣减,企业需调整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金额:
计提工资时:根据考勤记录扣除缺勤工资后计提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按部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扣除后金额)
例如员工月薪10,000元,请事假2天,按21.75天折算日薪459.77元,扣款919.54元。发放工资时:扣款部分可能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冲减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实发部分)
营业外收入——请假扣款(如企业将扣款作为违约金处理)。特殊情况:病假工资若需支付最低保障部分,仍按比例计提费用,仅超出法定支付标准的部分可扣减。
二、累积带薪假处理:年假与婚假
累积带薪缺勤(如年假、婚假)需在员工取得休假权利时确认负债,而非实际休假期间:
权利确认时:按预期休假天数计提费用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例如员工获得10天年假,日均工资200元,计提2,000元负债。实际休假时:冲减预提负债
借: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未使用假期处理:若员工放弃休假,企业支付补偿金需计入工资科目
借: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补偿金部分)
贷:银行存款。
三、特殊假期处理:产假与医疗期
产假工资核算:
- 生育津贴由社保基金支付,企业收到时挂账其他应付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生育津贴。 - 企业补足工资差额部分正常计提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生育津贴由社保基金支付,企业收到时挂账其他应付款
长期病假(医疗期):
- 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病假工资,计提时全额确认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实际发放低于计提部分,差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冲减下期费用。
- 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病假工资,计提时全额确认费用
四、注意事项与合规要点
- 工资计算基准:月计薪天数统一按21.75天折算,避免使用实际工作日导致合规风险。
- 税务处理:
- 请假扣款作为营业外收入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不涉及增值税。
- 生育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业补足部分并入工资计税。
- 科目设置:建议在应付职工薪酬下设置非累计带薪休假、累积带薪缺勤等明细科目,确保核算清晰。
通过上述分类处理,企业可在满足会计准则要求的同时,实现薪酬成本的合理分摊与税务合规。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内部休假政策与地方劳动法规动态调整核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