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为吉林省较早开设智慧农业专业的公办本科院校,其专业建设紧密围绕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需求。该专业依托学校百年农学积淀,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工程装备技术与传统农学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农业大数据分析、智能装备操作、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2023年招生数据来看,河北等省份考生需在物理类选科基础上搭配化学/生物(2选1),凸显专业对跨学科知识的要求。
在学科体系构建上,该专业以“新农科”建设为导向,形成了“理论+场景化”的特色课程结构。核心课程包含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等农学基础,同时引入农业大数据、智能农机系统、无人机植保技术等数字化内容。值得关注的是,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三实一研”实践教学体系,即实验、实训、实习与科研项目联动,例如通过智能温室环境调控、水肥一体化沙土栽培等实验模块,将课堂知识与精准农业管理、农产品溯源系统等应用场景结合。
专业实践环节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业对接,具体表现为三类载体:
- 产业学院共建:与珠海世纪鼎利集团等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智能灌溉系统开发、植保无人机操作等实战训练
- 科研反哺教学:教师团队主持的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承担智慧农业相关课题,学生可参与“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等项目
- 社会服务网络:借助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县域农业物联网系统搭建,近三年累计服务超10万亩农田。
就业数据印证了专业建设的实效性,2023届毕业生考研率达43.75%,就业方向涵盖农业科技企业研发岗、县级农业农村局技术岗、智慧农业示范区运营岗等多元领域。随着吉林省特色优势B类学科作物学的持续发展,该专业正成为区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人才输送渠道。这种“学科交叉-产业实践-区域服务”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破解传统农业教育与实践脱节问题提供了创新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