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集成电路技术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校企合作特色专业,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该专业依托电子工程学院的省级示范电子信息实验实训中心和国家级电子信息实训基地,形成了以"理论+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微电子工艺管理、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课程,培养具备版图设计、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数据显示,2024年该专业招生规模达25人,学费标准为3900元/学年,专业建设成果在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一、课程体系凸显产教融合特色
该专业构建了"基础+核心+拓展"的阶梯式课程结构:
- 专业基础课: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重点培养学生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
- 核心技能课:设置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72学时)、集成电路运维技术(72学时)等特色课程,采用中国兵器工业第214所联合开发的企业定制化教材
- 实践创新课:通过STM32单片机应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课程,强化智能电子产品开发能力
在EDA技术实训室和集成电路测试实训室中,学生可完成从电路仿真到芯片测试的全流程实践,实训设备包含Altium Designer设计软件和LK8810测试机等先进仪器。
二、培养模式实施双元协同育人
专业采用"校企双导师制",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蚌埠凯盛工程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
- 现代学徒制培养:设立"凯盛·强技"班,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 产业学院共建:联合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开发岗位能力标准
- 1+X证书衔接:将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融入课程体系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芯片制造工艺维护、集成电路测试编程等岗位具备显著竞争优势。2023年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集成电路测试赛项三等奖。
三、就业前景聚焦行业紧缺岗位
根据专业建设规划,毕业生主要面向半导体制造、智能设备研发等领域:
- 核心岗位群: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平均起薪6500元)、芯片测试工程师
- 延伸岗位群:电子产品研发工程师、工艺质量控制专员
- 发展岗位群:集成电路应用方案项目经理
学院与科大讯飞、中国声谷等企业建立定向输送通道,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6%以上。2024年招生章程显示,专业特别设置退役军人专项计划,拓展人才培养覆盖面。
该专业通过省级教学团队(含1名省级教学名师)和8个省市级大师工作室的师资保障,构建了从理论教学到产业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其"五育融合"育人模式更将职业素养培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CMOS工艺技术、DUT板电路组装等硬技能的同时,兼具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等软实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