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智能建造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转型升级设立的新工科交叉学科,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属于工学类本科专业,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东三省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该校依托土木工程学科基础,融合电子信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构建了以数字化设计、自动化施工、智能化运维为核心的培养体系,旨在培养适应智能建造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土木工程为根基,结合智能算法、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形成跨学科知识架构。核心课程包括传感与物联网技术、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等传统土木课程,同时涵盖BIM技术、智能建造平台开发、装配式建筑建造实训等实践性内容。通过理实结合、课岗对接的教学模式,学生需完成虚拟建造仿真、毕业设计等环节,强化对智能测绘、智能施工和智能运维的实操能力。例如,校内建设的装配式与BIMVR实训室和土木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场景下的技术演练平台。
校企协同与师资力量
专业建设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开展协同育人项目,共建课程体系与实训资源。师资团队由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构成,涵盖智能建造、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专家。例如,2025年该校教师团队赴同济大学参与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专题培训,系统学习AI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这种校企双向互动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同步更新。
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毕业生可在设计院所、施工单位、房地产企业、政府部门等领域从事规划、施工、运维及技术研发工作。随着建筑行业向新基建、智慧城市转型,智能建造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据行业预测,未来十年智能建造领域技术管理人才缺口将达20%,尤其在数字化设计、智能装备、精益建造等方向需求迫切。该校通过“五实育人”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实战、实创),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职业发展中具备跨领域竞争力。
学科交叉与创新实践
专业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例如在课程中引入Civil GPT教学应用、智能监测系统开发等内容,探索人工智能与建造技术的结合。学生可通过科技创新学会参与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智能建造核心技术研发等项目,近年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这种以项目驱动的学习模式,不仅提升技术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为行业输送既懂传统工程又掌握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