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院的互联网金融专业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对金融创新的需求,依托“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形成了学科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该专业自设立以来,致力于培养既懂金融理论又具备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等多元路径,构建了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以金融学和互联网技术双核驱动,设置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金融、区块链技术等核心课程。学生需掌握金融数据分析、智能投顾系统设计等实践技能,并通过现代金融综合实训中心、证券投资教学平台等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课程设计强调“经管融合,学用一致”,例如《证券投资学》结合实时市场数据开展案例教学,而金融理财规划实训则要求学生完成从产品设计到风险管控的全流程项目。
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 校企协同育人:与中国人民银行泰州中心支行、南京银行等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地方金融改革项目,如信贷风险评估、数字货币应用研究等。
- 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金融大赛等竞赛平台,近三年学生团队曾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5项,其中智能风控算法开发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 职业发展导向:设置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分析师(CFA)等考证辅导模块,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达82%,部分学生进入华泰证券、蚂蚁金服等企业从事数据分析岗位。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师资团队包含8名博士(含在读)和6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其中周小付博士主持江苏高校哲社项目,研究成果被CSSCI期刊收录9篇。教师团队深度参与泰州市金融局的普惠金融政策研究,将数字人民币试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等课题引入课堂教学。此外,蒋老师等具有银行从业背景的教师开设“行业案例工作坊”,将一线业务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
就业前景与校友反馈
2023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5%,其中35%进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28%任职于金融科技公司,另有15%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地方金融监管系统。校友闫威的经历具有代表性:从农商行风控专员转型为政府金融办科员,其职业路径展现了专业培养的复合优势。近年升学方向集中于南京财经大学、常州大学的金融科技硕士项目,部分学生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高校录取。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