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作为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其小学教育专业历经二十年建设,已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依托"新师范教育"理念构建了覆盖城乡小学的全科型教师培养机制,为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质师资。其培养体系融合传统师范优势与现代教育创新,在课程设置、实践机制、就业服务等方面形成独特模式。
专业课程体系采用"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实践教育+开放教育"四维结构,核心模块包含:
- 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奠定理论基础
- 小学全科教学法(语文/数学/英语)强化教学技能
- 自然科学基础与社会科学基础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
-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技能训练提升信息化素养实践环节贯穿"教育见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全链条,配备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等实践基地,确保师范生在校期间完成不少于20周的基层教学体验。
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三大路径:
- "3.5+0.5"分段培养:前三年半完成理论学习,最后半年集中实践
- 分类定向培养:设置创新人才、分科教师、全科教师三个方向
- 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定向委培,通过"指标到县、协议就业"方式为乡镇学校输送师资2021年起开展的小学教育全科型教师专项,采取学费补助、协议服务等政策,已累计培养300余名扎根乡村的教师。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涌现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典型。
就业服务突出双轨并进策略:
- 公费师范生通过"省考+校招"进入编制岗位
- 普通毕业生依托91%的就业率优势,主要分布在:
- 城市重点小学(如兰州大学附属小学)
- 县域基础教育单位
- 教育管理机构
- 教育培训机构特色就业方向包含乡村全科教师岗位,服务期6年起,享受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等政策倾斜。近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98%以上,用人单位评价其"教学基本功扎实""适应多学科教学"的特点尤为突出。
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教育家精神,构建"师德铸魂-师学筑基-师能强技"三维培养框架:
- 师德建设: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 数字素养:开发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全数字多媒体实训中心
- 实践创新:推行"学科前沿+小学课改"双轨教研模式校长汪聚应提出"以通驭专"的育人思想,要求教师团队自身践行教育家精神,通过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与中央教科所等机构合作,持续优化"UGS"(高校-政府-学校)协同机制。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