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南理工学院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凭借其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已成为服务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立足强弱电结合与软硬件协同的培养理念,构建了覆盖电力系统全产业链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既懂技术又具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于2024年7月正式划归新成立的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进一步强化了在电力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能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以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为核心,形成了覆盖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知识模块。其主干课程包括电路分析、电机学、电力稳态/暂态系统分析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等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调整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教学内容,与岳阳打造中部综合能源基地的产业规划形成深度对接。
师资团队是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13人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占比达20%。团队在智能故障诊断和电力系统优化规划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省级课题20余项,发表被EI/SCI检索的高水平论文超过30篇。依托燃料电池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万忠民教授团队在氢能技术转化方面已创造26.7亿元经济效益,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产业案例。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三级递进"培养模式:
- 基础实验层:依托省级电工电子示范中心开展电路仿真训练
- 专业综合层:通过智能微电网实验室完成系统集成项目
- 创新应用层: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近三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60余项,其中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新能源装备研发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就业市场对该专业毕业生呈现持续旺盛需求,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约20%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华能国际等央企,另有35%服务于中国电建、中铁建设等工程类企业。随着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成立,专业新增能源动力硕士点申报计划,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800-1000人的培养规模,为湖南"4×4"现代产业体系输送更多掌握氢能技术和储能技术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