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通过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设置了日用产品设计与服装服饰设计两大方向,依托陶艺工作坊、家具设计实验室等实践平台,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紧密结合。2024届毕业展上展出的"屿浪"冥想助眠APP和"狮出东方"醒狮元素女装等作品,展现了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结合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体系建构中,专业注重全流程设计思维培养。主干课程涵盖三个维度:
- 设计理论模块包含世界现代设计史、人机工程学等基础课程,建立系统认知框架
- 技术实践模块通过产品模型制作、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强化动手能力
- 数字创新模块涉及产品界面设计、VR/AR体验设计等前沿领域。这种"理论-技术-创新"的课程结构,使学生在掌握传统设计方法的同时,能运用智能交互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阶梯式发展特征:
- 低年级开展基础工艺训练,如陶瓷产品设计与布艺制作
- 中年级参与校企联合项目,如与杭州木马文镁工业设计中心合作的智能家居产品研发
- 高年级完成毕业设计时需整合材料创新、用户体验等多要素,2024届毕业生徐晓茜的《温凉》系列将中药材图案与刺绣工艺结合,正是该体系的成果体现。
专业建设特别强调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的双向赋能。在尹子涵的"绵延"系列设计中,海水江崖纹通过数字化建模技术实现纹样重构;程玉阔的老年人智能灶台设计,则运用人机交互技术解决适老化痛点。这种"传统文化元素解码+智能技术编码"的创新路径,使作品既具有文化辨识度又符合现代生产标准。
通过产教融合机制,学院构建了多元协同育人网络。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鲁风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2025年赛事设置的非遗文创、城市IP设计等赛道与专业课程直接对接。同时引入木马设计等企业导师,采用"双师制"指导毕业设计,确保作品兼具学术价值与市场转化潜力。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在产品设计公司、智能家居企业等领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