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足传媒行业变革趋势,以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紧密结合新闻传播学与信息科学的前沿发展,通过课程实训与行业实践的双轨培养模式,构建了覆盖内容生产、技术应用与运营管理的教学体系。其特色在于将传统媒介理论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同时依托桂林旅游学院在文旅领域的资源优势,强化学生在旅游行业新媒体应用中的专业能力。以下从培养路径、课程架构及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理论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文理交叉融合特色,分为三大模块:
- 传播学与新闻学基础理论: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传播学等核心课程,夯实学生对媒介传播规律的认知;
- 数字技术应用:涵盖图形图像处理、HTML5交互网页设计、音视频后期制作等技术类课程,培养学生操作主流新媒体工具的能力;
- 行业应用拓展:通过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网络舆情分析等课程,对接企业实际需求,提升运营策划能力。这种课程架构既强调全媒体传播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注重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训强化实操技能。
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实践环节形成“基础实训—专项提升—行业实战”的三级链条:
- 校内实训:依托非线性编辑实训室、数据新闻实验室等平台,完成网络新闻采编、平面设计等基础技能训练;
- 专项能力培养:通过新媒体工作坊、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模块,强化创意策划与跨媒介表达能力;
- 企业顶岗实习:与新闻机构、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安排学生参与新媒体运营、舆情监控等真实项目,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这种模式使学生的媒介素养与职业能力同步提升,符合行业对“即战力”人才的需求。
行业导向的就业竞争力
该专业毕业生具备多维就业选择:
- 内容生产领域:可在新闻机构从事网络新闻采编,或在企业负责新媒体内容策划;
- 技术应用岗位:胜任网页设计、交互产品开发等互联网技术类工作;
- 运营管理方向:在政府机构或文旅企业主导网络营销、品牌推广及舆情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注重旅游行业新媒体应用,例如在景区数字化传播、文旅IP孵化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这与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的学科定位高度契合。
师资与资源的双重保障
教学团队由兼具行业经验与学术背景的教师构成,其中部分成员拥有互联网企业任职经历或海外深造背景。实验设施方面,除已建成的数字摄像实验室、录音实训室外,正在推进新媒体模拟实训室等前沿平台建设。校企合作网络覆盖本地媒体与头部互联网公司,为学生提供媒体考查、项目实战等深度实践机会,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动态同步更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