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通过"智创班"拔尖计划、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和产教深度融合三大支柱,构建起多层次人才培养网络。该校以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为导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从理论教学到产业实践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其工程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在本科教育层面,人工智能专业采用"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 数理基础与学科素养阶段重点夯实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基础课程
• 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设置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核心课程
• 项目研发与创业能力环节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开展实战化训练
特别设立的"智创班"更推行"四化"教学改革:
- 信息化手段支撑的混合式课堂
- 案例化内容重构知识图谱
- 项目化实践贯穿培养全程
- 实战化毕业设计对接产业需求
科研创新体系以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为核心,聚焦三大研究方向:
计算机视觉方向开展医疗影像处理与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深耕民族语言智能分析,分布式智能系统方向突破量子通信协议等关键技术。学院近三年承担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研究生培养突出学科交叉特色: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点设置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向
• 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硕士点涵盖可解释性AI、多智能体协同等前沿领域
• 人工智能专业硕士聚焦通信信号处理等应用技术开发
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聘请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教授联合指导,通过弹性学制和学分置换机制支持学生参与企业研学,近三年研究生就业率保持100%,部分毕业生进入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
产教融合方面形成"两基地一平台"支撑格局: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承接企业真实项目
- 湖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
- 武陵创享众创空间孵化学生创业团队
这种培养模式使本科生在ACM国际程序设计大赛中屡获银奖,软件工程专业更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等优秀代表,印证了"理论奠基+实践赋能"育人理念的有效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