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职业大学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立足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作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的核心组成部分,该专业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通过三年制专科教育,学生将掌握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核心技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成为康复医疗领域的重要力量。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以人体运动学和康复评定技术为基础,设置三大核心模块:
- 理论模块涵盖人体解剖、病理机制及常见病症康复原理,如《人体形态》课程系统解析生物力学与残疾学
- 技能模块聚焦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等实践操作,通过校内实训中心的运动治疗技术实验室强化动手能力
- 临床模块设置《常见疾病康复》等课程,结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等53家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实现理论与临床的无缝对接。特别引入的中医传统康复技术课程,将推拿、针灸等传统技法融入现代康复体系,形成特色培养路径。
专业建设依托医学院雄厚的教学资源,37%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构成核心师资,其中包含省“五一”创新能手和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创新采用四协同、四融通培养模式,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首届全国职业规划大赛中指导学生斩获国赛银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步态分析系统和物理因子治疗设备,实现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等专项训练的场景化教学。
学生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路径:
- 执业资格:可考取康复医学治疗士、保健按摩师等证书
- 升学通道:通过专转本进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等本科院校,或参与3+2贯通培养项目
- 就业方向:覆盖综合医院康复科、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中心,近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5%,在苏中地区康复机构中形成品牌效应。专业与国药控股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突出,依托省级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年均开展康复技能培训4000余人次。师生团队参与的“红医先锋队”社会实践,将中医养生健康科普服务延伸至乡村社区,相关活动获央视新闻报道。在康复机器人研发、老年认知障碍干预等领域,专业团队已取得14项发明专利,推动区域康复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