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办于2008年,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校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劳动就业管理、社会保障实务和商业保险运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教学资源,专业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在安徽省内具有较高认可度。
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特色
该专业构建了管理学原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三大理论支柱,同时融入社会学原理和公共政策分析等跨学科内容。课程体系突出“新文科”导向,强化社会调查方法、统计与精算等量化技能训练,并通过劳动争议模拟谈判、社保基金测算实验等实践环节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本科生导师制覆盖全体学生,导师团队由12名教授、副教授组成,学科背景涵盖公共管理、法学、经济学等领域。
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包含:
- 基础理论模块:公共管理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保险学原理
- 方法工具模块:社会统计学、SPSS数据分析、公务员应试技巧
- 实务操作模块:社会保险实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电子政务实训特别设置的公务员综合能力训练课程,通过结构化面试模拟、申论写作强化等方式,助力学生进入公共部门。专业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合作,每年选派学生参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等国家级调研项目。
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 校内实训:建有社保基金模拟实验室、劳动争议调解实训室、电子政务操作平台
- 校外实习:与马鞍山市人社局、民政局及中国平安等企业建立15个实践基地
- 学科竞赛:在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大赛中累计获得7项奖项,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率达40%学生在大三暑期需完成6周专业实习,参与社保经办、劳动争议调解等实务工作,实习单位考核优秀者可直接获得就业推荐资格。
多元发展的升学与就业
近三年数据显示,约30%毕业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15%通过公务员/选调生考试进入政府机关,另有55%就职于国企人力资源部门、金融机构及互联网企业。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与安徽省人社厅保持密切合作,每年定向输送社保经办岗人才,2024届毕业生中有23人进入长三角地区社保基金管理中心。
持续强化的专业建设优势
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支撑专业,其教学团队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开发的《公共经济学》入选省级精品课程。在2025年安徽省高校专业评估中,该专业位列省内第二,仅次于安徽财经大学。学院每年举办“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邀请人社部专家开展工伤保险改革、灵活就业保障等前沿讲座,为学生拓展行业视野。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