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成为贵州省首个此类本科专业,并逐步构建起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传媒学院的优质资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不仅与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还通过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强化行业对接。在课程设置上,涵盖播音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核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思维和专业技能。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部分学生进入省级媒体或考取研究生,展现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戏剧与影视学为学科基础,致力于培养具备新闻传播理论和文化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为广播电视系统输送新闻播音、节目主持及出镜记者等岗位人才;二是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宣传策划与文化传播人才。通过“基础+核心+特色”课程体系,学生不仅能掌握普通话技能训练、语言表达技巧等专业能力,还能通过广播电视名作分析等课程提升审美素养。
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
- 师资力量:专业教师团队包括国家二级播音员、省级普通话测评员等业界精英,例如贵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何老师担任《电视栏目创作实践》导师。同时,学院聘请新华社贵州分社、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媒体骨干作为实践导师,形成“双师型”教学结构。
- 实践体系:
- 大一在白云校区完成基础课程,大二迁至贵阳主校区接触行业资源;
- 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贵阳广播电视台等共建实习基地,提供免费劳动力岗位;
- 通过主题实践周、原创话剧《王阳明》巡演等项目提升实战能力。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理论模块:包括传播学原理、艺术概论、新闻学等,夯实学科基础;
- 技能模块:聚焦播音发声学、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实操课程,强化技术应用;
- 拓展模块:通过形体训练、表演艺术、英语口语等课程提升综合素质。
此外,学生可参与省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级平台竞赛机会,如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海峡两岸主持新人大赛等。
就业前景与社会认可
尽管部分观点认为该专业就业存在竞争压力,但数据显示其区域认可度较高:
- 主流媒体就业:约60%毕业生进入省市县级广播电视台,从事播音主持或新闻采编;
- 多元化发展:部分学生进入影视制作机构、文艺团体或企业宣传部门,担任节目编导、品牌策划等职务;
- 深造路径:优秀生可推免攻读本校艺术学专业硕士,或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学院通过就业帮扶计划与校友资源网络,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岗位推荐和职业指导。
独特优势与未来展望
贵州师范大学播音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 地域唯一性:作为贵州省首个本科层次播音专业,占据区域教育资源高地;
- 产学研融合:依托部校共建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
- 文化传承:通过大型原创话剧、经典诵读等活动,将地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
未来,学院计划进一步拓展新媒体方向课程,增设网络直播、短视频制作等模块,应对媒介融合趋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