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的给排水工程本科专业是浙江省首个获批的职业本科专业,也是全国首批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之一。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该专业立足城建、市政、环保等领域,以工学学士学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色培养体系。专业于2024年通过教育部审核,2025年在校友会技能型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潜力与行业认可度。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工学结合、技术技能并重”为导向,培养具备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流程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需掌握水力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技术等核心理论,并通过工程图学与CAD、水处理设备与仪表等课程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方案特别强调工程师基本训练与职业素养,要求毕业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能力,能胜任市政建设、环保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岗位。
二、校企协同的“3+0.5+0.5”培养模式
专业采用创新的“3+0.5+0.5”分段培养机制:
- 前三年:在校完成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学习,包括:
- 水分析化学与水处理生物学等科学基础课
- 给排水管道工程与水泵与水泵站等专业技术课
- BIM技术应用等数字化工具训练
- 第七学期:进入企业开展综合实训与技术实习,重点培养工程适岗能力
- 第八学期:通过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强化综合应用能力,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过渡”
三、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设计以岗位需求为基准,形成“基础+专业+实践”的三层结构:
- 专业基础课:涵盖工程力学、测量学等工科通识能力
- 核心专业课:聚焦水质工程学(上/下)、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细分领域
- 特色实践课: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市政工程现场施工模拟等场景化教学同时推行“1+X”证书制度,将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实践教学与就业前景
实践环节占总学分比例超40%,构建了“四阶递进”体系:
- 课内实验:如水处理微生物培养实训
- 专项实训: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竞赛
- 企业轮岗:在供排水集团、环保工程公司进行岗位实操
- 毕业综合项目:参与真实市政工程的全流程实施毕业生主要流向政府部门、设计研究院及大型施工企业,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占比32%)、工程监理(25%)、环境治理(18%)等工作。据2025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8%,五年后平均月薪超过8000元,位列浙江省同类专业前列。
五、行业竞争优势与发展支撑
专业依托学校建筑类学科群优势,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形成交叉支撑。其特色体现在:
- BIM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全省首个建筑信息化模型实训中心
- 绿色建筑导向:课程设置突出海绵城市、智慧水务等前沿方向
- 产学研平台:与58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水处理技术创新联合攻关这些举措使该专业成为长三角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持续人才供给。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