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通过持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协同育人,已发展成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国土空间规划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城乡规划学专业调剂录取人数达25人,显示出较强的学科吸引力。专业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开设"天佑建筑国际班"开展中美双学位培养,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建立"2+3.5"合作办学模式。
学科建设体系包含三个层次:本科阶段夯实专业基础,硕士阶段培养创新研究能力,博士阶段聚焦国土空间规划前沿。教师团队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100%,4人担任硕士生导师,团队成员多毕业于建筑老八校及国内外知名高校。近两年承担6项科研项目,其中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教学科研成果。2024年第四季度,教师团队在《sustainabilit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获批3项省厅级纵向课题,涉及碳排放、文旅融合等研究方向。
专业培养方案突出"技术+艺术"的双重属性。课程设置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核心,构建"理论-技能-实践"三维体系:1)理论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发展史;2)技能训练通过快题设计、GIS技术应用等课程展开;3)实践环节依托省级科研平台开展真题项目训练。主要专业方向涵盖区域与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园林规划等6个领域。毕业生需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备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功底,同时要求通过英语听说写测试,能够阅读外文文献。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三课堂联动"实现:第一课堂开展案例教学,引入城市生态学等前沿课程;第二课堂组织学科竞赛,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规划设计大赛中获奖12项;第三课堂依托校属设计研究院,承担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考核体系设置3小时快题设计环节,要求考生在A2图纸上完成概念方案,重点考察空间分析、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等实务能力。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特征:约35%进入各级规划研究院,30%任职政府规划管理部门,20%在大型设计机构从事项目策划,另有15%选择深造或国际组织工作。典型就业单位包括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等,部分毕业生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规划项目。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专业人才在智慧城市、低碳社区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