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处理逻辑和科目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核心变化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替代递延税款科目,交易性金融负债取代短期债券核算,以及应付职工薪酬合并原工资与福利费科目。这些调整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新的借贷平衡规则和科目对应关系,才能确保财务数据的合规性与准确性。
一、流动资产业务处理
流动资产核算中,货币资金类业务需注意科目名称变更。例如股东注资时: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收到利息收入时需通过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对于现金短缺的处理流程分三步:①发现短缺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②查明原因后转入其他应收款或管理费用,③无法追责时直接计入损益()。
二、长期资产与递延所得税
固定资产采购需区分是否含税价:借:固定资产(含运费及安装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折旧计提改为: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需计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
三、负债与权益调整
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核算需按公允价值计量: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
()。应付职工薪酬合并原多项科目后,工资发放分录变为: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其他应付款—社保/公积金
()。利润分配时需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四、损益类科目运用规范
研发支出作为新增科目,核算研发阶段费用: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销售费用取代原营业费用科目,广告费核算改为:借:销售费用—广告费
贷:银行存款
()。月末损益结转需分步操作:①收入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贷方,②成本费用类转入借方,③最终余额结转至未分配利润()。
五、特殊业务处理要点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时: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后续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库存股核算股份回购: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注销时冲减股本与资本公积()。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计提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