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以"应用性"与"区域性"为特色,紧密对接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需求。该专业通过量化投资能力、金融数字化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四大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起"实验+实训"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省级智能财富管理专业建设项目和现代区域金融服务人才培养专业群,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工具+专业+实践"三维课程矩阵:
- 量化分析工具:包含基于Python的量化投资策略、MATLAB金融建模、SAS数据分析等课程,强化编程与数据分析能力
- 金融科技核心:设置区块链技术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设计、金融产品定价等模块,衔接CFA/FRM等国际认证体系
- 实务操作模块:通过金融企业会计、证券法实务、财富管理虚拟仿真等课程实现理论转化
专业师资团队由19名专任教师构成,其中包含2名教授、6名副教授和10名双师型教师。团队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2022年《产业经济学》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特别引入的企业实践导师制度,邀请华福证券、中国银行等机构专家参与课程开发,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四维联动"特征:
- 校企合作基地:与上海惠澄资产共建量化交易员培训中心,实施"培训-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
- 全真业务模拟:金融科技实验室配备彭博终端、Wind金融数据库等设备,可开展高频交易模拟
- 专业赛事体系:包括"中行杯"金融技能大赛、"华福杯"证券投资模拟赛等8项年度赛事
- 创新创业计划:贯穿四年的省级教改项目,近三年学生团队在金融大数据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1项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福建省地方金融机构,近三年通过产学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比例达37%。职业发展覆盖银行科技部、智能投顾平台、金融产品研发等新兴领域,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上海量化私募机构。数据显示,持有证券从业资格和金融科技师认证的毕业生起薪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6%。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