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增材制造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发展的新兴工科方向,依托校企合作与产业学院建设,形成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鲜明特色。作为安徽省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其专业建设紧密对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需求,构建了覆盖设计、制造、检测全流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2024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校生规模已达182人,并与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化设计与智造产业学院,成为安徽省2023年度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项目。
专业课程体系围绕三维设计与制造技术展开,采用"基础+核心+实践"的模块化结构:
- 设计基础模块:包含机械制图、机械AutoCAD、UG应用技术等课程,着重培养数字化建模能力
- 制造技术模块:设置3D打印及后处理技术、增材制造材料与工艺工程等课程,强化设备操作与工艺优化技能
- 交叉拓展模块:融入ZBrush创新设计、逆向工程技术等前沿内容,提升产品创新开发能力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传感器应用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度融合,确保学生掌握从材料特性到智能检测的完整知识链。
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形成"双导师制"育人机制:
- 企业驻校导师深度参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将真实生产案例融入课堂
- 学生分阶段进入增材制造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该基地配置4000万元设备,包含光固化工程实训中心、SLM工程实训中心等15个功能区域
- 实施"2+0.5+0.5"培养方案,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分方向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实训条件建设体现专业核心竞争力,基地配备工业级FDM 3D打印机、双目红外光三维扫描仪等先进设备,覆盖:
- 产品原型制作:通过27台碳金多功能3D打印机实现快速成型
- 逆向工程开发:运用20台便携式足部扫描仪开展精准数据采集
- 后处理工艺:配置蜡模砂芯机等设备完成表面精加工特别设置O2O职业培训中心与食品打印体验中心,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增强学生跨领域创新能力。
在职业能力认证方面,构建"1+X"证书体系:
- 基础证书:制图员(高级)、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
- 专项证书: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开发
- 拓展证书:衔接机械设计、工业机器人等相关领域资质通过课证融通机制,确保90%以上学生在毕业时取得至少两项职业资格证书。
该专业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涵盖3D建模工程师、增材制造工艺师等岗位群。据行业调研显示,毕业生可从事智能装备维护、产品创新研发等工作,起薪较传统制造岗位提高30%。学院与江淮汽车、京东方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通过定向培养实现就业率98%的突出成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