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已形成完整的本硕培养体系,专业定位聚焦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未来趋势。该专业以培养兼具政治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训练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涵盖采编、制作、策划的全链条能力培养框架,为新疆及全国输送了大量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专业人才。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依托新闻传播学学科基础,设置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核心课程,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根基。特别注重实践性课程的权重,例如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课程通过项目制教学,要求学生完成从选题策划到成片输出的全流程操作。配套的广播电视新闻实验室和虚拟演播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级设备支持,其中非线编实验室配备的EDIUS、Premiere等软件系统,可满足4K超高清节目的制作需求。
专业特色体现在产教融合与跨区域合作两大维度。校方与新疆广播电视台等2家省级媒体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双师型"导师制,聘请行业专家参与《纪录片基础与创作》等特色课程教学。通过中国计算机大赛等学科竞赛机制,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2项,其中《胡杨魂》系列纪录片在2024年斩获文科组一等奖。更设立"3+1"校际交流项目,每年选拔优秀生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进行联合培养,该项目的课程学分互认率达到85%。
就业竞争力培育贯穿培养全程,毕业生在新疆地州级融媒体中心的入职率连续三年保持在62%以上。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32%进入传统广电机构担任记者/编导,28%任职于文化传媒公司的短视频运营岗位,另有19%考取公务员进入宣传系统。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依托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构建的升学通道,使考研录取率从2021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7%,其中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等双一流院校的比例占62%。
面对媒体深度融合趋势,该专业在2023年启动"新文科"改革计划,新增《数据新闻可视化》《网络直播实务》等前沿课程。改革后的培养方案将新媒体运营能力权重提高至总学分的35%,并要求学生至少掌握无人机航拍或H5交互设计中的一项专项技能。这种与时俱进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智媒时代的职业适应性显著增强,据2024年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在全媒体内容生产与舆情分析领域的岗位匹配度达到91分(满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