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金融学专业立足新时代金融行业发展需求,以"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为培养导向,通过构建理论+实践+数智化的立体化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海洋意识、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历经近二十年发展,已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数智化转型突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
一、培养体系:双核驱动+数智赋能
专业课程设置以金融理论与实务技能为核心,搭建了"基础学科→专业核心→实践应用"的三层架构:
- 理论根基:包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等基础学科,夯实学生对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
- 专业深化:设置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等核心课程,重点强化投资分析、风险控制能力;
- 数智创新:新增金融大数据分析、Python程序设计、金融科技概论等课程,通过全国财经大数据处理竞赛等平台,推动传统金融向智能金融转型。
二、实践教学:四位一体平台构建
专业通过"实验室模拟+企业实训+学科竞赛+科研创新"构建全链条实践体系:
- 模拟操作平台:开设证券投资模拟操作、银行信贷业务模拟等8类实验课程,覆盖金融机构核心业务场景;
- 产教融合基地: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共建实践基地,实施"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参与银行柜面业务、期货期权交易等实训指导;
- 竞赛驱动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财经大数据处理综合技能大赛、金融产品设计大赛等赛事,近三年年均获奖30余人次;
- 科研创新能力: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近年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实现学术突破。
三、师资与就业:双高结构+多元路径
专业师资呈现高学历、高实践特征:
- 专任教师中70%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80%获教学竞赛奖项,形成金融学与统计计量两大教学团队;
- 校外导师涵盖银行高管、证券分析师等实务专家,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等荣誉。
就业方向呈现"金融机构主导、多元领域渗透"的特点:
- 主要去向:银行(42%)、证券(28%)、保险(15%)、金融科技企业(10%);
- 特色优势:依托海洋经济研究背景,毕业生在港口金融、航运保险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 升学表现:考研率连续三年居学院首位,多名学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
四、专业特色:海洋基因+国际视野
作为沿海高校特色专业,其差异化发展体现在:
- 海洋金融:课程融入港口物流金融、海洋产业投融资等特色模块;
- 国际认证: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韩国海洋大学等开展"3+1+1"本硕连读项目,对接CFA、FRM等国际认证体系;
- 思政融合:通过会计职业道德、金融法规等课程,强化诚信品质与社会责任教育。
该专业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数智化转型,已形成"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创新突出"的人才培养生态。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7%,用人单位对专业素养满意度达91.2%,彰显出较强的社会认可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