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理论奠基-实验强化-产业对接"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设立以来,已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通道,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深造率超40%。通过与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等30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可深度参与高分子材料研发全流程,近三年斩获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金奖3项,展现出强劲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科定位与培养体系凸显产学研协同特色。专业以培养高分子材料研发工程师为核心目标,设置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化工两大方向,形成"基础理论-工艺设计-产品开发"知识链。核心课程包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塑料成型加工》等18门专业课程,配套亿元级实验设备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可系统掌握高聚物流变学和高聚物改性原理等关键技术。
课程体系架构采用三维模块:
- 专业基础模块:开设《材料工程原理》《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等84学分核心课程,其中《高分子化学》入选省级精品课程
- 材料工程模块:设置《橡胶工艺学》《塑料模具设计》《聚合反应工程》等工艺类课程,强化高分子材料设计与生产工艺优化能力
- 交叉创新模块:开发《生物医用高分子》《新能源材料技术》等前沿选修课,形成"材料-化工-应用"交叉知识体系。
实践培养机制构建四维支撑:
- 竞赛培育体系:连续三年承办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校内选拔赛,2024年斩获悬浮聚合实验竞赛冠军
- 校企协同平台: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等企业开展"真题真做"项目制教学,累计完成120项技术攻关案例
- 科研项目驱动:本科生可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均发表SCI论文170余篇
- 国际交流通道: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学分互认机制,55%学生参与海外研修项目。
就业发展格局呈现三大特征:
- 行业适配性:78%毕业生任职高分子研发工程师岗位,覆盖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及万华化学等化工巨头
- 岗位复合性:15%进入医疗器械研发领域,8%任职材料检测机构技术主管
- 深造优势性:40%升学至浙江大学等双一流高校,5人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校友在柔性电子材料领域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该专业特别强化高分子改性技术培养,要求掌握热分析仪和流变仪等高端设备操作。需注意核心课程《高分子物理》挂科率约12%,建议加强高分子链构象基础训练。其"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配备企业总工程师导师,但要求二年级前完成《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选修,对ANSYS仿真软件掌握要求较高。报考需关注化学必选科目要求,江苏省内年招生规模约50人。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