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其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需求,致力于培养掌握工业网络集成、数据采集分析、平台运维等核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了覆盖设备层到应用层的全链条课程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属于电子与信息大类,以服务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目标,培养方向涵盖工业网络实施与运维、预测性维护、平台运维、工业软件开发四大领域。学生需掌握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技术和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具备从设备调试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实施能力,同时注重工业APP开发与容器编排技术等前沿技能培养。培养方案强调“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贯通。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采用“基础+模块+项目”的三层架构:
- 基础层:包括工业互联网导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夯实技术理论基础。
- 核心层:聚焦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工业边缘计算应用、标识解析技术,强化设备互联与数据处理能力。
- 应用层: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维、机器视觉系统应用等课程,培养复杂场景下的实战技能。
特别设置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课程,涵盖设备安全审计、应急响应等关键内容,应对工业场景中的网络安全挑战。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教学团队由62%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和100%双师型教师组成,包含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行业专家。校内建有工业数据采集实训室、智能制造系统(MES)实施与应用实训室,配备工业级智慧大脑平台和网络运维设备,模拟真实生产环境。合作企业包括华为、360等头部厂商,通过订单班和工匠班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实践教学与就业保障
专业采用“项目实训+岗位实习”模式,分阶段提升实践能力:
- 二年级:完成工业网络互联项目实训,独立设计工业网络拓扑并处理通信故障。
- 三年级:参与工业数据采集项目实训,掌握传感器选型、网关配置及数据分析技能。
毕业生主要任职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等岗位,服务于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工业软件开发商及大型制造企业技术部门。2023年该专业学生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国际奖项。
职业发展前景
学生可通过三条路径实现进阶:
- 技能认证:考取工业互联网工程师证书(助理至高级),提升岗位竞争力。
- 升学通道: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者可保送专升本,2023年学院升本率达23.47%。
- 行业深耕:向工业互联网架构师或数字化转型顾问方向发展,参与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应用。随着自治区能源电子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进,专业人才在光伏、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就业空间持续扩展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