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重点专业和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采用“校企轮换 三循环周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形成“3学期在校+3学期带薪实习”的独特教学周期。毕业生可在农林行政管理、农业科技推广、现代园艺企业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近五年就业率保持100%。专业核心课程涵盖花卉栽培、果树栽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模块,同时与德国拜耳等跨国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合作,为职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该专业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通过六个学期的轮换机制实现能力递进:
- 第1、3、5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与专项技能学习
- 第2、4、6学期进入企业带薪实践,接触真实生产场景这种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绿色果蔬生产技术、种苗繁育等核心技能的同时,提前适应企业需求。例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每年定向培养20名学生,实习期间即可接触国际领先的农业科技应用。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突出“产教融合”导向:
- 基础模块:植物生理、遗传育种等夯实学科根基
- 核心模块:蔬菜/果树/花卉栽培技术形成三大支柱
- 拓展模块:涵盖农资营销、无人机操作等新兴领域特别设置的绿色食品生产与智慧农业技术课程,紧跟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校内5公顷实训基地与200公顷校外基地形成互补,配备价值380万元的作物综合模拟实训室,可模拟农药产品展厅、智能温室等真实工作环境。
就业竞争力的打造贯穿培养全程。毕业生主要服务于:
- 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的技术推广岗位
- 现代农业园区与种苗企业的生产管理岗
- 拜耳、先正达等跨国公司的技术服务岗数据显示,部分优秀毕业生入职三年内年薪可达30-50万元,如黑龙江青祁农化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宏涛等典型案例印证了专业培养质量。此外,学生可考取农业技术指导员、无人机操作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技能”双认证。
专业建设依托省级教学团队与行业顶尖资源,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5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5%。与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的深度合作,不仅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更构建起覆盖东北、辐射全国的就业网络。作为黑龙江省免学费专业,该专业通过政策扶持降低学习成本,吸引大量农村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