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凭借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扎实的教学资源,已成为华南地区财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于2022年入选校友会中国六星级专业,位列全国第二,2024年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双重资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专业设置紧跟数字化转型趋势,形成以智能会计、管理会计、智能审计为三大核心方向的立体化培养体系,通过"专业+外语+实践"的复合型育人模式,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专业方向与核心能力
专业采用"1+3"分流培养机制,学生入学后通过基础课程学习,结合职业规划选择细分方向:
- 智能会计方向聚焦大数据财务分析与智能财务核算,核心课程包含《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财务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模块,着重培养财务共享服务场景下的数据处理能力;
- 管理会计方向强化企业战略决策支持技能,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与可视化》等课程建立业财融合思维,侧重成本控制与绩效管理能力;
- 智能审计方向引入《IT审计实务》《审计案例分析》等实战课程,培养区块链审计与智能风控技术应用能力。
三大方向均设置《财经英语》《智能财务共享服务》等交叉课程,形成"会计+信息技术+外语"的复合知识结构,毕业生可在会计师事务所、跨国企业财务部门等场景中实现双语工作无缝衔接。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专业构建"金字塔型"课程架构,基础层设置《中级财务会计》《税法与纳税会计》夯实专业根基,进阶层融入《大数据分析基础》《财务决策模拟》强化数智技能,顶层通过《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塑造职业价值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 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各方向均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必修模块,如智能会计方向开设《财务机器人》实验课程,学生可掌握RPA流程自动化技术;
- 双语教学贯穿全程:采用原版教材与案例库,超60%专业课程实施中英双语授课,《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等课程直接对接ACCA认证体系;
- 实践学分占比35%:通过财务共享中心仿真实验室、校企联合开发《审计案例分析》等产教融合课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
三、师资力量与学术支撑
会计学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50人的精英团队,其中正高级职称占比24%,双师型教师达41%。领军人物包括:
- 王华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导的《资本市场与国际会计准则》研究团队,近三年承接国家级课题3项;
- 谢志华教授(财政部会计名家)领衔开发的管理会计课程群,获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熊剑教授主持的《财务学原理》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其主编教材被全国127所高校采用。
校企协同方面,普华永道创新服务总监康淑敏、立白集团财务总监陈明等27位行业导师深度参与实践教学,与毕马威服务中心、南方航空集团共建的27个实践基地年均提供实习岗位300+个。
四、培养成效与发展前景
近三年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6%,其中35%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世界500强企业。职业资格认证方面,ACCA全科通过率连续三年保持华南独立学院第一,2024届学生CMA持证人数同比增长40%。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团队开发的"智能审计风险预警系统"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相关技术已实现专利转化。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会计服务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2024年达682亿元),专业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建设"智能财务""跨境审计"等特色模块。对于有志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从事财会工作的学子而言,这里既有扎实的学科根基,更具备拥抱技术变革的前瞻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