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发展成为该校重点建设的工学类专业。该专业立足安徽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构建了以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升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其办学实力与就业质量备受关注。
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围绕"强电与弱电结合、硬件与软件并重"的培养理念,开设了三大核心模块:基础理论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以及实践创新课程(电子线路CAD、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特别设置的新能源技术方向课程,如电气新能源技术、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精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培养方案突出工程师基本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从电力设备研发到智能电网运维的全链条技术能力。
实验实践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专业拥有总值超3300万元的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下设39个实验实训室,配备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仿真系统等先进设备。工程训练中心创新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载体,近五年组织学生斩获国家级奖项15项。特别设立的创新班实行导师制,学生在校期间可深度参与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机协作机器人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形成"以赛促学、研教融合"的培养特色。
师资队伍与科研成果方面,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博士占比42%,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教坛新秀4人。团队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在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等领域取得突破,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团队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变电站巡检、电力故障诊断等工程场景数字化,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就业质量与升学前景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76%,其中国家电网系统录取92人,部分学生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校企合作构建的"实习-就业"直通车机制,与兰州安信铁路科技、淮南矿用电子研究所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2023届毕业生中高质量就业占比26.68%,涵盖考研深造、国企就业、事业单位等多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