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的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作为陕西省重点建设专业和学校骨干专业,紧密围绕能源产业升级需求,培养适应智能化矿山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神木市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区位优势,结合现代煤炭产业对智能化技术的迫切需求,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先进,校企合作深入,为学生提供了从知识学习到职业发展的全方位支撑。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以“德技并修”为核心,强调智能化开采工艺应用和采掘设备管理维护能力。学生需掌握煤矿地质分析、智能采煤方法、矿井智能通风等关键技术,同时具备安全生产管理和数字化矿山监测能力。培养目标明确指向智能化工作面采掘施工、生产组织、安全管理等岗位,毕业生可胜任矿山工程技术员、智能设备操作员等职业角色,契合煤炭行业向智能化转型的人才需求。
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智能化技术与传统采矿知识,核心课程包括:
- 智能化采煤方法(涵盖智能掘进技术、自动化监测与控制)
- 矿山压力与智能感知(结合数字化矿山监测实训)
- 智能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强化液压传动、电气设备操作)
- 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技术(融入探放水作业、灾害防治)实践环节通过校内虚拟仿真实训室和煤矿企业实习,实现“教室与矿井联动”。例如,学生在煤矿开采虚拟仿真实训室中模拟智能工作面操作,再进入陕西德林能源集团等企业进行岗位实操,形成“学—练—用”闭环。
师资与教学资源的配置凸显专业化与实战化。专业教师团队中,85%为“双师型”教师,35%具备三年以上企业经验,核心成员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教学成果方面,近五年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3项、省级奖项4项,并建成2个省级教学资源库。实训室配备数字化矿山监测系统、综采电气设备等先进设施,支撑学生掌握智能传感器部署、自动化控制等前沿技术。
校企合作与就业保障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学校与山东能源集团、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等国企建立“实习+预就业”模式,2024届毕业生已提前获得国企用工意向。合作企业覆盖智能开采设备研发、矿井建设、安全管理全产业链,学生可通过订单班定向培养进入陕煤集团等龙头企业。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从事智能化工作面技术管理岗位,起薪水平高于行业平均15%—20%,职业晋升路径清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