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国家电力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构建了“强电与弱电并重、软件与硬件兼备、元件与系统结合”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工学学士学位为培养目标,通过“校内分类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多元模式,强化工程应用能力,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方向涵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力系统两大领域,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7%,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的深度融合
该专业课程体系以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为核心,融合电气工程CAD、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方向主干课,形成“基础理论+专业深化”的双层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数学建模竞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推动学生从理论推导向工程应用转化。例如,继电保护实验课通过“前加速保护”与“后加速保护”的对比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电力系统故障处理逻辑,实现“实验验证—理论复盘—技术优化”的闭环学习。
校企协同的实践资源网络
专业建有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实验室、PLC技术实验室等七大实验平台,并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长虹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变电站设计、楼宇自控系统调试等项目,掌握电力系统分析、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等实战技能。例如,在国家电网实习中,学生能深度体验电网调度、设备运维等业务流程,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理念。
多元就业路径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流向四大领域:
- 电网及发电企业(如国家电网、神华能源)
- 电力装备制造(如华为技术、许继集团)
- 建筑设计与工程企业(参与智能楼宇系统开发)
- 新能源与电动汽车产业(涉及储能技术、充电桩研发)部分学生选择进入复旦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深造,或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智能电气产品。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在挑战杯、华为ICT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8项,展现出卓越的科研转化能力。
持续优化的培养机制
专业紧跟“双碳”战略,将低碳储能技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纳入教学前沿,并通过直博保送、国际联合培养等渠道拓展发展空间。例如,优秀毕业生可经学校推荐进入华北电力大学等院校攻读硕士,或参与爱丁堡大学等国际高校的科研合作项目,形成“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学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