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的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以“新工科”为定位,深度融合航空、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聚焦无人机领域的前沿技术。该专业依托学校在无人机产业的长期积累,与国防单位、科研机构及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涵盖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控制技术等核心领域,同时配备无人机试飞场、飞行控制系统实验室等先进设施,为学生提供从设计到应用的完整知识链。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无人机飞控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行业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无人机飞行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维修测试等专业知识,并通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无人机设计与仿真等课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此外,学校与西北工业大学、成飞集团等单位的合作项目,为学生参与真实课题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平台,例如参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与技术相关实验室的科研实践。
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特色。核心课程包括:
- 控制工程基础与自动控制原理,奠定飞行器控制的理论基础;
- 无人机控制系统技术与信息开发技术,强化软件与硬件协同开发能力;
- 空中交通管理与摄影测量学,拓展无人机在测绘、安防等领域的应用视野。课程设计中还融入流体力学仿真工具的使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工程设计方法。
专业实践资源方面,学校建有无人机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成工院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教学-研发-生产”闭环。学生可参与无人机装配调试、任务规划及数据处理等全流程实践,例如通过无人机试飞场进行飞行测试,或在企业合作项目中完成真实场景的飞控系统开发。这种产教融合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防军事、政府监管机构及地理测绘等领域,从事无人机研发、运维及行业应用工作。近年就业数据显示,部分学生进入航空工业集团、电力系统及警用侦测部门,另有约20%选择在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专业排名方面,该专业在2025年校友会应用型专业榜单中获评五星级,位列全国一流水平。
从专业优势看,成都工业学院依托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的行业地位,整合政府政策支持(如宜宾市通用航空产业布局)与校企资源,形成独特竞争力。其“强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既注重传统力学、控制理论的教学,又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课程,使毕业生能适应无人机与智能装备融合发展的趋势。这种兼具行业深度与技术广度的培养模式,成为该专业区别于同类院校的核心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