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法学专业始于1983年设立的法学教研室,1995年成立法学系,2004年升格为法学院。经过近40年发展,该专业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财经学科优势,形成了法律经济学博士、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含法学与非法学方向)及法学学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学院以“经管法交叉融合”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兼具法律素养和财经知识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在天津市高校法学学科中位列前茅,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86位。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学科拥有天津市高校第五期重点(培育)学科和“‘一带一路’倡议下涉外法学”特色学科群,其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研究团队被认定为天津市创新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5%,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55%,10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7人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师资队伍中不乏国内外知名学者,例如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侯欣一教授、韩国延世大学崔金珍教授等,形成了以经济法、国际法、民商法为核心的教研团队。
专业方向与培养体系
法学专业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类:
- 学术型硕士涵盖6个方向:经济法学(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民商法学(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WTO法)、刑法学(经济刑法)、法律史学(财税金融法制史)、法律经济学(反垄断法、法律政策分析)。
- 法律硕士(专硕)区分培养路径:法律(法学)(2年制)侧重法律实务能力,法律(非法学)(3年制)注重跨学科复合应用。
学院特别设立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通过全英文课程、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等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规则运用能力,集中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治人才。
教学特色与学术研究
法学专业构建了“理论+实践+交叉学科”三维教学模式:
- 课程体系融入财经特色,开设金融法、税法、公司法等与经管学科交叉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金融、贸易等领域法律问题的能力。
- 科研平台包括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心”、海商法研究中心等,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含1项重点项目)、省部级课题28项,发表CSSCI论文164篇。
- 实践教学依托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教育室等设施,与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诺律师事务所等3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开展法律检索大赛、法治辩论赛等第二课堂活动。
实践成效与就业前景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去向呈现多元化:
- 深造路径:约20%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或博士。
- 职业分布:50%以上进入金融机构法务部门(如银行、保险公司)、司法系统(法院、检察院)及知名律所,部分毕业生成为天津市十佳公诉人、律所合伙人。
- 国际化发展:涉外实验班学生通过“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等平台积累实战经验,部分进入跨国企业或国际组织从事法律事务。
发展潜力与未来规划
作为一所年轻学院,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正加速推进学科升级:
- 师资国际化:引进具有欧美日韩留学背景的教师,与京都大学、延世大学等建立学术合作,提升比较法研究水平。
- 交叉学科深化:依托学校财政学、会计学优势学科,拓展金融监管法、碳交易法律规制等前沿领域,强化“法学+大数据”等新兴方向。
- 硬件升级:建设法律经济分析实验室、法务英语实验中心等平台,藏书量达10万册,配备6个国内外法律数据库,支撑教学科研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