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工程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军事特色学科,作为全军唯一同时覆盖水面舰艇、潜艇、海警等多兵种电气系统人才培养的专业,其培养体系深度融合舰船综合电力技术与军事指挥能力。该专业依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的技术积累,构建起涵盖舰艇电力系统设计、装备保障、作战运用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学科达到A-评级,居双非院校之首。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设置四大特色方向:
- 舰艇机电指挥方向聚焦水面舰艇电力系统设计研发,核心课程包括舰艇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舰艇电站自动化,要求通过舰艇岗位合格体检
- 潜艇机电指挥方向培养核潜艇电气系统专家,设置潜艇电力推进、潜艇操纵原理等特色课程,需通过潜艇专业合格体检
- 综合电力技术与管理方向侧重全电舰船技术,重点学习舰船综合电力运行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前沿内容
- 电磁频谱工程方向对接现代海战需求,开设高功率微波技术、电磁攻防技术基础等新型作战课程
课程体系凸显舰船电力系统特色,构建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三大基础支柱。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
- 舰船动力平台模块包含舰船动力装置、蒸汽轮机控制等装备原理
- 电力系统控制模块涵盖电气数字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
- 作战应用模块设置潜艇操纵、舰船生命力等军事特色课程
- 前沿技术模块涉及综合电力技术、电磁频谱作战等创新领域
科研实力支撑方面,该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军队重点实验室,在马伟明院士团队带领下,取得交直流电力集成双绕组发电机系统等重大突破。近三年承担国防重点工程40余项,在智能舰船电力系统领域形成技术优势,研制的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位一体"培养平台:
- 舰船实装平台:配置驱逐舰、潜艇等现役装备教学系统
- 虚拟仿真中心:开发舰艇电力系统故障模拟训练系统
- 创新实践基地:设立52个学员俱乐部,年组织4000余人次参与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等竞赛学员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保障、国际军事比武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连续6年参加土耳其国际航海技能竞赛获4次冠军。
职业发展路径体现军事院校特色,毕业生主要任职于:
- 装备研发:参与新型舰船电力系统论证设计
- 舰艇机电部门:担任驱护舰、潜艇电气系统指挥军官
- 技术保障:负责航母、两栖攻击舰等大型平台电力维护
- 院校科研:进入海军研究院所从事电磁发射、综合电力等前沿研究数据显示,近年该专业毕业生参与辽宁舰、山东舰电力系统保障率达73%,晋升舰艇部门长平均年限较部队生长军官缩短2.1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