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形成了"理论+实践+产教融合"的三维培养体系。该专业被列为河南省民办高校资助项目和郑州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依托华为ICT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了覆盖网络组建、安全运维、系统集成等领域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其培养模式与特色,可深入了解该专业如何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职业能力转化的教育闭环。
在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聚焦网络组建与维护、服务器配置管理、网络安全管控三大核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TCP/IP协议、综合布线等基础理论,同时具备B/S架构软件开发和网络攻防技术等实战技能。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方向模块"设计,例如网页设计课程既包含HTML+CSS静态页面开发,又延伸至ASP.NET动态网站编程,形成从界面设计到后台管理的完整知识链。这种设计使学生在掌握路由器技术、Linux服务器管理等传统网络技术的同时,也能应对5G网络组建、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新兴领域需求。
课程设置呈现"三层递进"结构:
- 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着重构建计算思维
- 核心技能课:涵盖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Java项目开发三大模块
- 综合实训课:通过华为网络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完成真实项目演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采用思科认证体系,学生可同步考取CCNA认证,这种"课证融通"模式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四真特性":真实企业案例、真实工作环境、真实项目流程、真实考核标准。例如在网络安全实训中,学生需要完成从漏洞扫描到防火墙配置的全流程攻防演练,部分实训案例直接来源于合作企业的网络系统管理项目。专业还与郑州向心力通信等企业共建"现代学徒制"班,实行"1.5+1.5"分段培养,前三个学期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后三个学期在企业参与5G网络优化、数据中心运维等岗位实践。
在就业竞争力塑造方面,该专业构建了"三赛两证一服务"培养机制:
- 组织学生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
- 推行华为HCIA、红帽RHCSA等职业资格认证
- 开展济源市电子政务系统等真实项目服务2020-2023年间,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2项,参与完成的产业集聚区智能化平台项目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这种将课堂学习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使毕业生在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信息安全评估等岗位表现突出,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
该专业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形成了"基础能力→专项技能→综合素养"的阶梯式培养路径。其创新性的导师制教学模式,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对接5-8名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这种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合华为网络实训室等12个校内实践基地,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能胜任网络组建、安全运维、系统集成等岗位的复合型技术人才。